关于秋风的诗句有哪些, 描写秋风的诗句古诗

我想,人们是喜欢秋天的,因为秋天的凉爽,秋天的红叶,秋天的丰收,秋天的明月,秋天的美景。秋天静美,秋天旖旎,入眼,入心,也入时光画卷。

秋分过后,秋意渐浓,秋的色彩斑斓,秋的缤纷绚烂,秋的韵味,秋的色彩都藏在古人的诗词中。

跟着古人的古诗词,去品味古时候的秋天有多美好。

山行

杜牧 〔唐代〕

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生处有人家。

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

沿着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上山,在那白云飘出的地方居然还住着几户人家。
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,枫叶秋霜染过,艳比二月春花。

这首诗描写的是秋的颜色,描绘出一幅唯美的秋日山林风景图。诗中的山路,寒山,白云交相呼应,与行车,枫林,霜月共同组成了一幅静谧和谐的图画。比二月花还要红的枫叶,大概就是记忆中秋的颜色吧。

枫桥夜泊

张继 〔唐代〕

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
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

月儿落下,寒鸦啼叫,霜雾漫天,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,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。
姑苏城外那寒山老寺,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的客船。一个秋天的夜晚,诗人泊舟枫桥。南方水乡秋夜优美的景色,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文人,诗人便写下了这首富有意味的小诗。

天净沙·秋

白朴 〔元代〕

孤村落日残霞,

轻烟老树寒鸦,

一点飞鸿影下。

青山绿水,

白草红叶黄花。

夕阳西下,落日残霞,仅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,映照着远处孤寂的村庄。轻烟淡淡飘向中,几只乌鸦栖息在老树上,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,划过天际。远处一片青山绿水,白草、红叶、黄花互相夹杂,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。

苏幕遮·怀旧

范仲淹 〔宋代〕

碧云天,黄叶地,秋色连波,波上寒烟翠。

山映斜阳天接水,芳草无情,更在斜阳外。
黯乡魂,追旅思,夜夜除非,好梦留人睡。

明月楼高休独倚,酒入愁肠,化作相思泪。

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,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,声情并茂,意境宏深。文人悲秋,自古以来,大文人们总是多愁善感,在这秋风萧瑟的秋天,看着这秋色连波落日斜阳,更添加了不少的伤感气息。

忆江上吴处士

贾岛 〔唐代〕

闽国扬帆去,蟾蜍亏复团。
秋风生渭水,落叶满长安。
此地聚会夕,当时雷雨寒。
兰桡殊未返,消息海云端。

一句“秋风生渭水,落叶满长安。“被多少文人学子所传唱,此时的长安已是深秋时节。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,长安落叶遍地,显出一派萧瑟的景象。特意提到渭水是因为渭水就在长安郊外,是送客出发的地方。当日送朋友时,渭水还未有秋风;此时渭水吹着秋风,自然想起分别多时的朋友了。秋天,是怀旧的季节。

新近发布

描写小河的句子有哪些, 形容小河流水的优美词句

我非常的爱河,爱她的伟大和美丽!尽管我曾写过很多关于她的文章,但却未能将她写完整。最近,童年那条美丽小河在记忆里越来越清晰,我想是

描写四季的句子简短, 描写四季的特点的句子分享

有些家长总是说孩子写作文没意境,写不出来,好文段,今天,收集了一些描写春、夏、秋、冬和早中晚的优美语句,给孩子看看,记一记,这样以

描写山的诗句有哪些, 对大山赞美的简短诗句

望岳唐代:杜甫岱宗夫如何?齐鲁青未了。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荡胸生曾云,决眦入归鸟。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全诗以诗题中的“望”

描写雪的古诗有哪些, 关于雪的古诗大全

雪是冬天的精灵。在严寒的冬日,雪总会给世间带来一份轻灵与洁白。在古人笔下,雪是什么模样呢?下面六首写雪的诗词,哪一句是你的最爱呢?

古代赞美兰花的诗词名句, 描写兰花之美的80首古诗

兰花,有花中君子的美誉。她,高洁典雅,气、色、神、韵,静心怡人。画笔下摇曳生姿的是她,文字间清香四溢的是她。1、家语孔子不以无人而

荷花诗句经典名句, 欣赏荷花的心情语录

10月7日的午后依然阴郁,这是长假的最后一天了。在父母家吃完午餐,看小区里有一池荷,于是想去看看。 在这晚秋时分,大多数荷叶已经枯萎,

赞美家乡的诗句和名言, 描写家乡美景的诗句

中国,是诗歌的国度。诗词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文化基因。 乡愁,是一杯淡淡的酒,看看诗词里的故乡吧,3首诗词带你领略,看看吧。 儿歌

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, 钱塘江诗句古诗大全

钱塘江大潮,天下名闻,被誉为“天下第一潮”。潮水汹涌,声似雷霆万钧,势如万马奔腾。千百年来,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,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

描写秋天景色的优美段落, 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好句

袅袅凉风起,最美人间秋。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,秋天也悄然来临。关于描写秋的词语、诗词,你了解多少呢?晓苑老师整理了关于描写秋天的好词

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, 描写美好风景的成语分享

在进行作文写作的时候我们时常需要对优美的景色进行描绘,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形容景色优美的成语100个形容风景优美的成语,让我们的心情一